时间:2017-2-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编者按

年12月13日下午,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之“解开《尔雅》性质之谜”宣讲会在内蒙古大学举办。宣讲会由第五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获得者王建莉教授做主讲。王建莉教授多年致力于《尔雅》的研究,她的著作《尔雅同义词考论》由中华书局出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王建莉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为与会师生详细阐释了《尔雅》的性质、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著作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意义

1.明确我国古代同义词研究的源头及传统。《尔雅》以同义为训的方式训释了大量词语,同义词就是训诂学的开端。但是以往(古代)或者以训诂学代替同义词研究,或者(当代)将同义词与训诂学分离,以为古代没有同义词研究。通过本课题,对《尔雅》同义词做系统的清理,就会总结出其所代表的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源头与传统,这是进一步深入同义词特别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所必须做的工作。

2.进一步解决《尔雅》的训诂问题。《尔雅》的词语特点、体例带来了许多训诂的疑难,不很好解决这些疑难,《尔雅》研究就会裹足不前。通过辨释,提高释义的精度,有利于解决许多疑难的训列和词义,这是正确解读和全面研究该书的基础工作。

3.揭示上古时期的词汇、词义系统。《尔雅》以类聚方式反映了上古汉语的词义系统。词语的构成非常丰富。从时代、地域、语用、词类、义类等能划分出各种各样的词语类型。梳理该书的词汇系统,就可以展示上古时期的词汇基本面貌。

二、主要内容

《尔雅》始于战国末期,终于西汉末年,由诸儒广泛搜求,缀辑群书传注,递相增益而成。它是我国训诂学的不祧之祖,又是十三经之一,排在《孟子》之前。

和《尔雅》同时期的还有《说文》、《释名》、《方言》。《说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释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语源词典、《方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方言词典。而对《尔雅》,今学者从训诂学、词汇学、文献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就斐然。但对《尔雅》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还不能定论。各家定性角度不同,主要有四种观点:①训诂汇编说。②教科书说。③百科全书说。④词典说。就其中的词典说,有持类义词典者,以宛志文、李建国、管锡华等为代表;有持同义词典者,以吕叔湘、殷孟伦、黄金贵等为代表。《尔雅》具有相当的同义词典性态,但目前并未从此作全面、深入的检证。这也使得《尔雅》研究中不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不能对《尔雅》的体例、特点有准确、完整的揭示;不能对《尔雅》全部训列有清晰的认识;不能有效解决《尔雅》疑难词义的训释。笔者就从同义词角度对《尔雅》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全书分理论阐述与疑难训列考释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尔雅》同义词的界定。《尔雅》同义词的界定,既涉及对古汉语同义词的一般认识,也涉及对《尔雅》释例的认识。古汉语同义词具有时段性、共用性、多结构性、一义相同性、词义稳定性。据此,我们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来界定、提取《尔雅》中的同义词:分类通检“一个意义”的所指;以同词类、同词性为同义的基本前提;在同一义位层次上审核同义词;在储存态下查考同义词的“一个意义”;提高词义训释的准确度。《尔雅》同义词的识别,还需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譬如,《尔雅》收词范围与同义词的认定、训诂形式与同义词的认识。《尔雅》词条内除了有词,还有字。这也影响到了对同义词的识别,对此也进行深入讨论。

2.《尔雅》同义词的求同。前三篇的普通语词以通同义为主,先以多义词为着眼点分析它们的一般同义关系,再分析虚词、重言词、二义同条、反训的通同义。后十六篇以名物词为主。首先,分析它们的一般同义关系,重在辨清同义的层次性。《尔雅》既有同义程度最高的一物异名,也有理性意义微别的一般同义词;既有上位概念的同义词,也有下位概念的同义词。因而该书名物词的同义聚合关系具有不同层次,不谙于此,就极易理解为类义关系。《尔雅》后十六篇不论单条一组同义词,还是共条多组同义词,都显示了名物词聚合关系的层次性。其次,讨论一物异名的来源,包括方言、古今、色彩、雅俗、结构异名5类。再次,讨论复合词在同义词组中的表义特点,具有单一性、显义具体性、显物形象性。

3.《尔雅》同义词的辨释。《尔雅》集中辨释了后十六篇的名物词,辨释方法主要有三点:揭示有对比性的主要特征、采用同异融合一体的训诂方式、用文化义表述。这些方法,既体现在词义内容的解释方法上,也体现在训诂方式上,还体现于表述方法上。这三者角度不同,相辅相成,准确地辨释了同义词的同中之异。《尔雅》也有辨释之不足:相同点不明晰,异点准确;相同点准确,异点不明晰;同条多组,其中一组的同异点不明晰;与文献不完全相符。这三方面都以同义词的正确构组为基础,但又是《尔雅》对同义词的不完整辨释。它体现了《尔雅》辨释方法中的不成熟一面。

4.《尔雅》同义词的语义系统。它由两个系统构成:首先,同义词组认知语义系统。同义词的聚合都经过了一个范畴化的过程,即每个词在一个意义的基础上共筑起它们的意义范围。在同义范畴中,各个成员转变成范畴词。范畴词的地位不同,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通过训诂方式体现出来:认知显著度高的充当训词;义项具有不同的认知显著度;多词的认知显著度呈多级层次。《尔雅》同义词内部成员的地位差异性及层级性证明了同义词组内部成员地位的不等同性是一个普遍规律。由此,以典型成员为纲,以非典型成员为目,构成一个个有等级的认知语义系统。其次,同义词的义类系统。《尔雅》前三篇篇名不能显示义类,收词内容类目不清。后十六篇由一个个义类组成。从篇目起,每层聚合为数量不等的义类,形成关联关系、种属关系、连类而及的连带关系。篇目以下,逐层划分,上下等级之间具有种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尔雅》后十六篇篇目数量远远超出前三篇篇目,总体看该书具有比较完整的义类系统。

5.《尔雅》的性质、地位及传统。《尔雅》训释了三类词:同义词、类义词、单个词。前两种表现为词的聚合体,与第三种形式完全不同。全书个训列,其中同义词训列个,类义词训列个,训释单个词个,存疑16个。同义词训列数占全书总训列数的75.1%。《尔雅》同义词具有如下特点:以一义为类聚标准;释义分求同与辨释两部分;具有规范作用;同义词有系统性。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特点上看,《尔雅》符合同义词典的标准。同时,这部著作通过训诂形式来研究同义词。由此可知,《尔雅》是中国古代首部具有训诂性质的同义词词典。当然,《尔雅》所收词群并不纯粹是同义词,同义词辨释也有不准确现象。但《尔雅》在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就远远大于不足,不足以因此否认它的同义词典性质。

《尔雅》同义词研究在训诂学、语言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及影响。后世广续《尔雅》之作是对《尔雅》同义性的继承与发展。除此以外的其他后世著作、著述,在同义词训释方面,举凡包含的内容、方法、条例等,均可在《尔雅》中找到源始。《尔雅》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足以说明它代表了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基本传统。由《尔雅》大致得出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五个传统特点:同义训诂性;同义时代性;多源开放性;标准一义性;名物主导性。《尔雅》作为首部同义词典,成就卓著,但也存在明显缺陷,由该书还可以看到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普通语词缺乏通别性;普通语词疏于类义性。

本书以微观研究为始,在对《尔雅》语词古今训释全面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考辨其中的疑难训列,包括四方面:

1.疑难同义关系考。《尔雅》前三篇的一些同义词,古今传注往往辗转生训,牵强附会,把它们解为非同义关系。我们以“一个意义”为标准来检核,通过词义引申、用字假借、方言转换、训解体例、校勘易字等途径证明,常被误作非同义训释的词条均为同义关系,凡20条。《尔雅》后十六篇诸多异名均为简单的通同义。后世《尔雅》注家探赜祛疑,用力于辨释之功,成绩斐然,但于异名诂训又有常见之弊:训词与被训词之间,或以为是理性意义有别的同义词;或以为是同实异名,然为何名物,又难以揭明。众多词条故训正误间混,我们爬梳整理,考释异名中的疑难部分,凡33条。

2.二义同条考。《尔雅》前三篇二义同条,故训多有疏误,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识训列内部的词义对应训释关系,均视之为非同义词。另一种是牵合于同义关系,训列或视一义共组,词义训解错误;或视多义共组,但又非“一个意义”的训解。我们梳理词义的内部层次,考辨训列的同义关系,凡37条。

3.名物词辨。《尔雅》后十六篇名物词构成同义关系,这些词或理性意义有别而附加意义相同,或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均不同。该书没有辨释它们的同中之异,后人考辨,有的未解;有的误解为一物异名。我们进行辨释,从语义层面述同义词之异,主要表现在范围、作用、位置、对象、颜色、大小、外形等方面,凡45条。

4.非同义词辨。《尔雅》主要收录同义词,也杂有少量非同义词。后十六篇非同义词多属于明显类义关系,不作考辨(旧训误识为同义词的仅一条)。前三篇若干训列,后代经儒拘执于原著,索求各种相同之理,强将非同义词当成同义词,表现为多重语义关系:以训词的义位与被训词的义素构同;以训词的义素与被训词的义位构同;训词与被训词连类相同。我们辨考《尔雅》之非同义词,揭示词义内部关系,这从反面能更深入认识《尔雅》同义词,凡24条。

以上理论与考释两部分相辅相成:考释部分是理论部分的基础和实证,理论部分是考释部分的总结和提高。

三、重要观点

1.《尔雅》不是秦汉训诂资料的按义汇编,也不是类义词典,而是做了同义词研究的基本工作:通同义和辨通别。该书同义词训列占全书的2/3以上,所以《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具有训诂性质的同义词典。

2.《尔雅》同义词具有系统性。首先是同义词组的系统性。普通语词从多角度(多义词、虚词、重言词、二义同条、反训等)表示某一义位而成聚合系统;名物词从多层次表示某一义位而成聚合系统。这两类词构成词义聚合系统。同时,同义词组以核心词作训词,以非典型成员作被训词,又构成认知语义系统。再次是义类的系统性,即全局的系统性。这主要体现在《尔雅》后十六篇,同义词组聚合为子类,子类又聚合为大类。如此,由低到高,层级式地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系统。

3.《尔雅》的同义词辨释,主要针对名物词,它不是以词为单位,而是围绕一个共义辨异;有朴素的义素观,抓住主要特点辨异;不单从语言义,而是结合文化义辨异;不仅是先求同再辨异,还采用同异融合一体的训诂方式。

4.《尔雅》异名(俗称等义词)一类,不能排除于同义词外,约占后十六篇同义词总数的78%。《尔雅》主要是通异称,从来源看,在语法、语用层面构成不同类型。

5.《尔雅》同义词研究在训诂学、语言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及影响,代表了我国古代同义词研究传统,表现为:同义训诂性,同义时代性,多源开放性,标准一义性,同义群聚性,名物主导性。

四、学术创新

1.研究《尔雅》者历来不乏其人,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以致形成了研究该书的专门学问——“雅学”。本书以王力先生“一义相同”同义词观对全书的所有训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考释,则尚属首次。这一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唯其有难度,故该著具有拓展“雅学”研究新领域的意义。其中涉及“同义词”与“同源词”、“同义实词”与“同义虚词”、“重言词”、“名物词”、“反训”、“二义同条”等诸多棘手问题,本书均能从理论上加以廓清,从实践上加以阐述。

2.《尔雅》是否为同义词典,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过去的几十年,学界曾围绕《尔雅》的性质问题,展开过深入研讨,但该论题迄今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尔雅》同义词的标准怎样判定,这是判断《尔雅》为类义词典还是同义词典的焦点所在,标准不一,结论自然不同。迄今的同义词观点分歧较大,本文提出“一义相同”的同义词观,阐述了它的一般识别标准及性质。但仅此还不够,在词义、时域、地域方面提出识别《尔雅》同义词的具体方法以及标准。这构成立论的基点,为全书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创立“训列”的提法,深入解说《尔雅》体例。训列是《尔雅》的基本单元。《尔雅》训列用一个训词的一义聚合同义词;也有部分是二义同条,用一个训词的多义分别构成多组同义词,都是一义类聚。《尔雅》有的词条相当于一个训列,构成一组同义词;有的词条包含多个训列,类聚多组同义词。同义词训列以同义为训,而不是以声训作为表达方式。反训的训词与被训词不是反义关系,而是同义关系。

4.本书附录是整个研究的不可或缺部分,考辨其中近条训列中的疑难词,包括普通语词、名物词,理清了众多同义与非同义关系。它是对《尔雅》一书中疑难(或有争议)语词的微观考察,更为重要的,是正文立论部分的有力支撑及重要补充。例如,“翦,齐也”条:现代注释书训“齐”为整齐,释“翦”为剪齐。如此则不同义。作者根据故训指出“翦”、“齐”均有“翦断”义,在此义上构成同义词。这不仅纠正了前人的成说,也有力支撑了前文所持的“一义相同”观点。(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刘维卿马震宇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limiaopu.com/cxfz/47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