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实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均以失败告终。所以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于清朝咸丰元年至同治三年(年-年),是由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万元的战争赔款,弥补由于鸦片战争而造成的各项亏空,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加之外国工业品的大量倾销,使中国城市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手工业纷纷破产,地主阶级趁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因此引发了民族矛盾的加剧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的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发动的反清起义达余次,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压迫和剥削十分残酷,天灾人祸使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起彼伏,终于在年(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场战争持续到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辛亥革命是指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这次革命有其积极意义,即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它的失败在于辛亥革命后期,长江以南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党与以袁世凯为核心的腐朽的保守势力形成对峙,后来在外国列强的调停下,革命党人做出了让步妥协,导致辛亥革命失败。另外,辛亥革命只是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反帝的重任。孙中山曾说(年10月10日,纪念文章):“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尽管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年,何应钦在纪念活动中强调: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算是成功,就全部革命的目的论,终究不能不谓为失败。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这样表述:“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幕后操纵指挥),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这一说法既肯定了革命的成功也分析了革命的结构及若不成功的弊端。 国民党:其前身叫兴中会,是孙中山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年在日本,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同盟会。而后在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不久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袁世凯手中,从此同盟会逐步分化。年同盟会与其他四个小党联合组成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结果失败,国民党四分五裂。年,孙中山在日本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成立中华革命党,到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党,提出三民主义,同时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此时,国民党已然成为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力量,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年,孙中山去世。年国大二大会议上,蒋介石成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的总监,但是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的初衷,打击、排挤共产党,典型的是中山舰事件,迫使一些共产党员辞去他们担任的国民党中央部长等职,从而使得蒋介石先后攫取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以及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的领导大权。当北伐在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下,取得很大胜利时,蒋介石在年,发动政变,清剿共产党和进步力量。以至后来发动五次围剿。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长期在政治主张,对外态度上存在严重分歧,直至年开始了三年内战,最终国民党溃败,迁至台湾。 国民党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一是领导发动了北伐战争,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国民党才确立了重要的政治地位。二是年,领导国民革命对日抗战胜利,期间废除了自清朝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抗日战争领导权的问题,存在七种学说:其一是共产党领导说。大多数党史专家支持这种观点,认为七七事变后,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斗争大旗,自觉地担当起抗日战争的领导责任,率领全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共产党的领导不仅表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而且表现在先锋模范作用上,因此便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这一结论;其二是国民党领导说。支持这种观点的大部分为台湾学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当时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是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抗日军队在当时制定的一系列方针、作战计划、命令等都是经国民政府批准同意后方能实施。其三是共同领导说;其四是分别领导说与分别领导合作说;其五是领导权转移或消长说;其六是不笼统提谁领导谁而具体分析各方面作用说;其七是着重分析争夺领导权的过程说。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阶级基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到年产业工人发展到万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年,俄共派维经斯基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4月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讨建党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起组织,同时在日本,法国也都建立了党组织。 李达(—)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卓越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法学家。一大、二大、八大代表,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文革”时期被迫害致死。回忆说:暑假时,我去上海见陈独秀,谈起这个问题,他问我意见怎样,我回答:主张党外合作,话未说完,陈独秀大发脾气,拍桌子摔茶碗,破口大骂,还要动手,幸亏在座的人劝解。我心想,像这样草寇式的英雄主义者做我党的领袖,前途一定无望。当时,他已被一般党员尊称为“老头子”,后来李达为此脱党,专心研究学问。“大跃进”时期,李达见到南巡的毛泽东,两人发生争执,他痛心指出,吹嘘高指标是唯心主义,当面对毛主席说:“你发烧40度,下面会烧41、42度。” 各地成立的这些组织当时名称不一样,有的叫共产党,有的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性质不同,后来统称他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主要活动有:一是发表期刊,年在上海发表《新青年》,并翻译《共产党宣言》和《国家与革命》;在北京发表《劳动音》、《工人月刊》;在济南发表《济南劳动月刊》。二是举办活动,包括举办夜校、建立工会组织、青年团,传播马列主义等等。 党的筹备会: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与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会。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宗旨和原则,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工作机构、工作计划。同时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公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到上海,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由上海发起组的李达写信发通知,要求各地区派2名代表出席大会,由此,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上海。 中共一大:年7月23日—31日,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确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性质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组织,李达负责宣传。由于当时档案资料不健全,不完整,具体的开幕时间无法考证,因此年6月20周年纪念日,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三、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年1月—年7月,成果是是国民党的构成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特别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全国反帝爱国情绪不断高涨。但由于争夺领导权的问题,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不断制造叛变事件,至年7月两党关系破裂。经验教训:一是要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二是充分认识到解农民阶级的重要性,三是要坚持武装斗争。 五卅运动:年5月,上海,纱厂工人被日本资本家枪杀成为事件导火索,引发了大规模学生游行,英国巡捕开枪镇压,事件持续发酵,北京、天津、南京、青岛、杭州等地发生罢工、罢课、罢市,并成立了上海总工会,随后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怒潮,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解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 一二·九运动:年12月9日在北平发动,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又相继向华北扩张,企图建立傀儡政权。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1万余名爱国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并得到全国响应。 西安事变:意义是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成为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皖南事变:年1月6日,叶挺率军部直属部队余人应国民党要求向长江以北转移,行至安徽泾县,突然遭到国民党7个师,8万人的袭击,损失惨重,叶挺被俘。后在苏北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这是第二次反共高潮。(第一次为年在陕甘宁边区,国民党与新军和八路军,由阎锡山发动) 延安整风运动:抗战爆发后,抗日统一战线规模扩大,因此党内又增加了一些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出现了一些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现象。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内容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方针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法为精读马列主义文件、反省工作、学习、思想上的差距,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克服纠正错误的方法,积极作用不再赘述。 王实味:翻译家,性格孤傲,年到延安后,专门从事编译研究工作。四年间,翻译了近万字的马列经典著作,作品主要有《野百合花》、《政治家,文艺家》。他的人生乐趣在于不断地挑战权威,他坚持认为,政治家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是改造一个人的灵魂,党不要过分干涉文艺创作,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要敢想,敢说,不要做大人物权威下的软骨头。这种论调与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党服务”的观点相悖,随后引发整风运动。在一次批斗大会上,毛泽东首先发言,其后是其他到会者做深刻发言,王实味几次为自己的言行做辩解,可每次话未说完,就找来一片怒吼和痛斥。对此,萧军忍不住站起来说:“为什么不让他把话说完?”会后,肖军愤愤地说:“这种批斗无疑是往人脑袋上扣屎盆子。”此话传到了党组织,于是整风运动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这里还有一个人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震听说此事后大骂:“前方的同志为党为全国人民流血牺牲,你们却在后方吃饱喝足骂党。其结果是王实味被监禁。年,为躲避胡宗南的打击,中央决定撤离延安,同时处决王实味。萧军从此后,日子不好过,被打成右派,直到年调至北京市文物所成为一名研究员,年在京逝世。 “大跃进”:年,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盛行,片面追求工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西方称之为“经济灾难”。据统计,这个时期饿死0万人,后来毛泽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部《宪法》: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然而施行三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掀起,强调阶级斗争,“人治”抬头,宪法不宣而废,在“文革”结束后,年才逐步恢复。 以上重要事件,尽管不全,但基本树立了党的历史脉络,者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 四、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毛泽东:年6月中共三大,毛泽东首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队上的领导权。录音整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但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声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我没有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行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这段话他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对“交班”作了交待。但对“文革”,自己清楚,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他视为一生中干的两件大事之一。 陈独秀,-,安徽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年因托派被开除党籍。对陈独秀的处理,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做出的决定。关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及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史,要多读一些党史,辩证地看待。 李大钊,—,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央执行委员,北方局书记,年被北洋政府逮捕,处绞刑牺牲。 中共党史上还有很多杰出的同志,他们为新中国诞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不再列举,希望大家利用平时的时间多加学习。 白癜风早期症状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limiaopu.com/cxtx/37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