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3-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冬至书单

YEAR

KsniaVysotskaya摄影作品

乔治·桑德斯:我想让你读我的书,这本书对你非常重要,这并不是因为它可以提高你的文学素养,而是因为处于混乱的你真正需要它。

年度书籍,这种名称一旦挂上,就不可避免地要做出选择,把有些书提出局,有些书纳进来,同时还要解释为什么在这本在这里,那本又没上榜,是否在个人心中,某个作家不值得被归纳分类的问题。

不只是别人,就连在读《大人物世界史》时,看见名录里没有安东·契诃夫这几个字在场,突然就觉得这本书的作者选择可真是太偏颇啦。

可后来再看看其他几个人,孔子、孙武、亚历山大大帝、帖木儿、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本拉登。有了他们,似乎也就能弥补了契诃夫的空缺了吧。这些都是我在年读的书,有些还没读完,比如《别对我撒谎》,但我想在接下来的年最后的十天,一定能读完这本书。Enjoy

1、传记:我的你的男人

介于科恩刚去世,在几个月前读完的《我是你的男人》便多了些斯人已逝,缅怀旧人的味道。书的开篇写着一句话,一事之行,即你一世之道。是汤姆·维茨的话。那它来形容科恩当然是合适的。就像书中所说,他是那种喜欢独处、腼腆羞涩的男人。不过如果你刨根问底,他也会不失风度地幽默应对。他的回答措辞谨慎,像是一位诗人,或是一为政客,精确、隐晦、富有韵律、避重就轻。

当然这本书对我来说算是“大开眼界”了,以前喜欢音乐世界,但也不至于去真正的体尝音乐世界的特殊生活方式,意思是抽大麻、住简陋的旅馆、拥有富足到近乎疯狂的内心世界、穿着打扮自有一套。换句话说,我知道音乐家都很酷,但没想到他们能酷到这种地步。

他会坚持不懈、一心一意、数年如一日地创作同一首歌。

莱昂纳德依旧保持着禁食的习惯。无论是禁食本身,还是这个过程带来的心灵净化、精神状况改观,都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通过禁食,莱昂纳德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写作上;但也由于禁食,莱昂纳德有些形容枯槁(当然这也跟他嗑安非他命有关)。莱昂纳德似乎对克己、自控和饥饿有着一种深切的需求。

写《美丽失败者》时,莱昂纳德说,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我身心俱疲,我讨厌自己。我郑重发誓,写不完它,我就自杀。他还说,当你彻底垮掉时,那是一种真正的时刻。这种时刻并没有,如他所言,没有“飞”过,没有疯魔过的作家无法体会。“那个夏天烈日炎炎,酷暑难当,我的头部暴露在阳光下,没有任何遮挡。与其说我是在写书,还不如说我在等待着中暑。”

2、纪实:大灭绝时代

这是一本关于灭绝的书,不是以前任何一次灭绝,而是现在,此时此刻,就正在发生着的“灭绝”,如果它必须有个名字的话,《大灭绝时代》的作者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正在进行时的灭绝”叫做——第六次大灭绝。

人类发现了地表之下蕴藏的能源之后,开始改变大气层的组成。结果是,气候以及海洋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变化。有些植物与动物改换了生存地来适应这种变化:它们或是爬上高山,或是向着极地迁移。但是还有许多物种发现自己无处可逃——初时是数百种,然后是数千种,而最终可能是数百万种。物种灭绝的速度猛增,而生物圈的构成不断改变。

在人类文明发展时代的灭绝,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一件“难以察觉”的事,因为我们的社会化居所在各种自然环境之外,只有走进考察队所在的森林才能够看到灭绝是以何种微妙的形式发生并策动人心的。也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突然发现世界上有分类相当精密的动植物,比如巴拿马金娃、大海雀、新泽西盘船菊石、波纹双鹤笔石、地中海射线帽贝、轮生双翼果树、鬼针游蚁等。

3、纪实:汤姆斯河

这本书,用烂漫一点的方法简要的说,就是一个天生的癌症患儿对科学的十年如一日的复仇。在这条气宇轩扬却若隐若现的主线之外,作者让沿着这条粗壮的主根伸出了相当磅礴的别枝,从染料发现、欧洲各大染料公司的发展史,到18、19世纪的烟囱清洁童工之间最常爆发的阴囊癌、再到后来化学燃料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建立、地方政府部分的互相勾结、科学家们鉴别癌症的艰辛而漫长(甚至连希望都看不到)的路,最后,还不忘添上一笔浓墨重彩的“环保组织嘲弄危在旦夕的大公司”的滑稽戏,信息量相当充足,相当是一部癌症被发现的历史。

其中最感人的,除了因地下水污染而影响的婴儿家庭对跨国大公司的控诉,还有科学家们不懈地努力——这里的不懈,是真正的不懈,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科学证明一厢情愿的自虐式的坚持了。

书里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起初,迈克尔(从小患神经母细胞瘤,一种在神经系统中快速发展的肿瘤。从发现时疾病的发展情况看,他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就已经饱受折磨了)和他的母亲琳达一无所知,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他们变得无所不知。

和很多人一起——其中有些人甚至素未谋面——吉利克(迈克尔和琳达的姓)一家协助解开了汤姆斯河的秘密历史:漆黑午夜的偷排(染料废水和废料),光天化日的欺骗、公司的贪婪和政府的忽视,这是一部黑暗编年史。他们与周围邻居的恐惧和偏见斗争,最终受到人们的认可。

在书的开头,我最喜欢的一句,莫过于描写母亲琳达的这句:

不单是迈克尔·吉利克因他母亲的努力而收益。在儿科肿瘤病房的日日夜夜让琳达·吉利克有充足的时间认识其他家庭。

她不像丈夫那么拘谨,天生擅长交流。她没有在候诊室干等着,充分利用了那里的空间,用不停地交流把那里的每一平方米点亮。

迈克尔五岁的时候,她已经同很多家长推心置腹地谈过——在他们等待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能从又一次疾病发作中挺过来的时间里。她没料到自己后来懂了这么多儿童肿瘤知识。除了神经母细胞瘤,还有攻击肾脏细胞的维尔姆斯氏瘤,从脑开始发展的星形细胞瘤……

没等着天上掉馅饼,琳达·吉利克把自己变成了自己欧申县儿童癌症信息中心。得益于她刚强的性格,筹集资金的工作性质和关于迈克尔的文章,医院度过的时间,她几乎认识每一个病儿的家庭。

有时她的电话响起,另一端是一个她不认识的家长,对方有一堆问题。一个病例就已经令人心碎了,现在她知道的有十几个。她觉得欧申县,特别是汤姆斯河拥有的不幸似乎格外多。但吉利克没有办法证明病例数是不是确实有异常。她对肿瘤流行病学一无所知,只是一位警觉的母亲。

KsniaVysotskaya摄影作品

4、纪实:末日巨塔

《末日巨塔》记录的是9.11之后,《纽约客》的正式撰稿人劳伦斯·赖特花了一年多时间向沙特阿拉伯王国申请签证,最终意识到靠记者身份是无法获签的,于是就接受了在本·拉登(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叫本·拉登的这个名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到处都是本·拉登,却不一定指的是同一个人)故乡吉达的《沙特公报》“指导”年轻记者的工作。完成这本书用了5年的时间,作者基本上和妻子天各一方,写完了,才终于能够返回家乡。

在书里,你可以发现就算是FBI里也有人好吃懒做,懈怠工作,对警觉的特工给出的线索不屑一顾,最终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还可以发现,其实,本·拉登的生活并不仅限于9.11这一件事,他还是个超级富豪,其家族和沙特阿拉伯皇室私交不错,他还有非常非常严肃几乎是完全原始的宗教信仰——正是这种原始的、激烈的宗教信仰,决定了他人生。

书中一开始是这样形容别人对这种宗教意识的反应的:

这个组织很小(当时只有93名成员),但它是更大规模的激进运动的一部分。这种运动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基地组织扩散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个组织的成员训练有素,久经沙场;他们的财力显然颇为雄厚。此外,他们还狂热地信奉着自己的事业,而且抱着必胜的信心。将这些成员团结在一起的人生哲学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于他们情愿——甚至是盼望着——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

然而,这种新威胁最可怕的一点,是几乎没有人重视它。它太怪异、太原始、也太遥远。

5、传记:大人物的世界史

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很多人物的传记,多到每个人物只是占一到两页的篇幅,就已经让整本书的厚度猛增到页。只也就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查字典,你只需要看看目录,看看那些名字,选一个,然后翻到那个名字所在的页面,快的话,五分钟不到,便可以读完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然后,问题来了,到底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超音速的扫描完一个人物的人生呢?没有细节的支撑,这些人生不过是一个个装水的箱子,却没有一个生命存在其中。

或许这本书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在作者已经选择过的大人物中,再选出自己的喜欢的,如果你喜欢这个人,就会愿意继续探索下去,探索《大人物世界史》之外的更广大的世界。就这个方面来看,这本书就是一道引起食欲的甜点。就我自己而言,我读了它,接着就选了个我喜欢的人物。

叶卡捷琳娜大帝,书中是这么介绍她的:

但同时,她仁义、谦逊、待友人忠诚、对敌人仁慈、给非敌非友以包容,勤勉而富有智慧。她的成就没有一点儿是顺境中得来的。她甚至不是俄国人,也并非皇储,只是以14岁的芳龄被迫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因此受困于深宫中。

叶卡捷琳娜大帝不仅是成功的政治家、帝国的缔造者、一个男性统治时代下自力更生的杰出女性,也许还是俄国历史上最高明的君王。她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齐名,并称史上最杰出的女王,而她的功绩较之伊丽莎白一世甚至更为显赫。

年,俄国的伊丽莎白女皇把她召至圣彼得堡,要她嫁给自己的继承者彼得大公。为此,她改信东正教,易名“叶卡捷琳娜”,学习俄语。她默默承受一切,却发现自己要嫁给的人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彼得·费奥多洛维奇。

此人长得弱不禁风、既愚蠢又懦弱,充满偏见,简直一文不值。不论是作为皇储还是丈夫,他都不合格。他和她同为德意志人,她积极领会俄国文化,他却因惧怕而排斥。魅力十足的叶卡捷琳娜很快就征服了女皇,朝野上下、近卫军团都有她的朋友和仰慕者。

她还与包括伏尔泰在内的哲学家们通信。她似俄国变得更加开明,其人格散发着不可战胜的力量。

KsniaVysotskaya摄影作品

6、新闻调查:别对我撒谎

奥斯卡·王尔德:任何一个读过历史的人都能看到,不服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德。

记者奥多曼,说过:

真实客观的新闻不仅要准确记录下事实,而且要准确表达出事件的意义,这样的新闻不仅在当时令人信服,而且足以接受时间的考验;不仅因为其消息来源可靠而产生广泛的影响,而且将会在历史的演进中接受证明。10年、20年、50年、这些新闻报道仍然能为有关事件提供真实而睿智的镜鉴。

《别对我撒谎》就是这些新闻的集合。言辞犀利的独立记者冲锋在前,比如摩西·赫什对越南美来村屠杀的披露已经让自己一举成名,但书里收编其作品是因为他持续40多年不懈的努力,最终让当局不得不正视。

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书中所选的报道都打上了其写作者的人格烙印,不用深读,只要读读标题就知道没有“堂吉诃德斗风筝”一样独行侠式的勇敢和坚毅是不可能写成这些报道的,比如麦卡锡主义的威胁、美国式死亡、种族隔离行刑队揭秘、沙利度胺丑闻:我们错在那里、车臣:肮脏的战争。

7、书信集:可爱的契诃夫

除了译者的长长的注释和自身经历的抒写,《可爱的契诃夫》的书信选读上看上去还是下了好一番工夫的。

契诃夫是个很爱写信的人,这点上与卡夫卡差不多。译者也说过,正因读了契诃夫一生写了四千多封信,我对契诃夫多少才有了深切的认识。

虽然不能一观那四千多封信的原貌,但读读选集心灵也能相当满足。毕竟契诃夫笔锋犀利,风格朴质,感情真诚,为人风趣——这些四字格的溢美之词,听起来似乎太过传统,若不是用在契诃夫身上,恐怕会显得谄媚。但读了他的几封信之后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比如在教导高尔基写作的方面,他说:

唯一的缺点是——缺乏节制,缺乏优雅。为了表现一个特定的行为而耗费最少数量的动作,这就是优雅。

景物描写很有艺术感,您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是常常使用拟人化的手法。什么大海在喘息,天空在眺望,草原在休闲,田野在细语,在言说,在叹息,等等——此类语言会使描写变得单调,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腻味,模糊不清。景物描写的鲜明性与表现力只有依靠简朴的句子来达到,比如“太阳落山了”,“天黑了”,“下雨了”这类简朴的句子。

给自己的未婚妻写的信,则是这样的:

我亲爱的,瞧我多傻!一到这里,所有的商店都关张,原来碰上了日耳曼(契诃夫的妻子是德国人)的圣诞节!我现在傻乎乎地坐在旅馆房间里,根本不知道该做点什么,简直是傻透了。没有地方去买旅行用的皮带,只有餐厅开门,里面挤满了盛装的客人,站在她们身旁我简直像个乡下人,但这有什么法子!

明天我去尼斯。我的房间里并排放着两张床,我用热切的眼光盯着它们:我要睡觉,我要思念!多么可惜,这里就我一个人,没有你,没有你,我的杜西雅,我的淘气鬼,非常可惜呀。好了,你在莫斯科生活得好吗?自我感觉如何?排戏还在进行吗?进展得快吗?亲爱的,把一切说给我听,要很详细,每天都写!否则我的情绪会变的很坏很坏的。

从布列斯特到维也纳一路上无雪。大地今天也是干干的,像3月的景象,不像冬天。我的旅伴也乏味。

杜西雅,我下楼去吃饭——我都说不好这是吃午饭还是吃晚饭,然后上床睡觉。深深地吻你,握住你的手。我美妙的女孩。别忘了我,别忘了!一到尼斯我就去邮局,也许你的信已寄到。

写信来,乖孩子。

KsniaVysotskaya摄影作品

8、日记: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实际上,这本书本身就叫做《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是马林诺夫斯基,二十世纪的人类学家,近代人类学开山鼻祖的私人日记。既然是私人日记,自然就是不为人知的隐私情绪的表达。

美国人类大师格尔兹说,《日记》的出版,或可谓“曝光”,乃是人类学的一大“丑闻”,而从人类学圈子内看,“曝光”前夫“丑闻”的马氏遗孀,是个“靠婚姻挤进我们圈子里的人”。

但总的来说,这本日记还是以它非同寻常的坦白和直接的描述,甚至优美的描绘,比今年刚出版的《过去的痛》也好得多。毕竟在马氏的这段日记分别记于年9月至年8月初,和年10月末至年7月中旬,合计约十九个月。

在这十九个月里,这段时间里,在对经验调查进行理论学习之后,他开始在新几内亚展开田野调查。日记的第一部分,包括他在迈鲁的早期调查,第二部分则包括了他在特罗布里恩德岛最后一年的情况。

田野调查的日记,充满了当地自然景观的描写、人类学者的孤独、在当地生活的欧洲人、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用马氏激进偏执的词汇来表达也没那么温和),这些叙述中夹杂着自己的职业野心、日常生活中与不良习气的对抗,对自己孱弱身体的愤怒。

比起《过去的痛》里的梅·萨藤对自己的独居社生活(首先这种生活是她自己选的)的叽叽歪歪,用词美化调单的生活,让日子充满无所谓的艺术感要好得多,起码阅读的时候,会觉得马氏只是在孜孜不倦地与糟糕的工作环境与自己的糟糕的心理状态做斗争,而梅·萨藤却是个生活在虚无仪式感里的独居者而已。

9、诗歌:尘土是唯一的秘密

个人年度书籍里的最后一本,艾米丽·迪金森的诗集《尘土是唯一的秘密》。我总觉得在接连不断地读很多书之后,至少要读一本诗集,好让整个阅读过程的结尾显得轻松、快当、小清新。毕竟有时候你读书,那一页一页的文字,满当当的,确实很烦人,尤其是你读到中途发现那是一本完全没乐趣可言的书。

读诗最片面,也是最让人如释重负的好处,就是你翻开一页,惊喜的发现文字的排版是如此地空气感十足:除了页面中央靠上有几行字,整页几乎都是空的。好惊喜!尽管如此惜墨如金,文字却很可爱。

关于爱,艾米丽是这样写的:

爱——先于生命——

后于——死亡——

是最初的创造

瞬息的思想

爱,就是一切

爱,就是一切

彼此心心相印

这还不够,重负

应和欢乐相称。

that‘sallforthbooklist

KsniaVysotskaya摄影作品

THEEND

欢迎分享收藏







































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白殿疯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limiaopu.com/cxkf/49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