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2-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天,我偶然间听到罗辑思维的一段话,在分析游戏,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我的几乎是一模一样,不禁心中涌起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触。

以前,我在思考为什么游戏比学习更有吸引力的时候,反复想过为什么游戏的吸引力的根源,得出来些结论,可惜无法验证自己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结论不知道正确,就无法验证自己的思考深度。思考的结果,虽然自认站得住脚,却与人说之时,难免有些忐忑,唯恐别人戳穿了自己的思考的浅薄。

当然,老罗的思考更广,我与之切合的结论只是他庞大结构中的一小部分,如同一盆水与一湖水的差异。

但,我也知足了。

而且,还有其他的收获。如同考试,大家做同一道题,我得了3分,学霸得了5分,拿来试卷一看,哦,原来学霸是这么这么做的,答案的不同更显示出其中的思维上的差异,从而反思出自己思考方法的局限性,有了对比,才更加深刻。

罗胖的逻辑方式一般是由事件开讲,发现问题,开始往明白了弄。首先弄清楚来是从何而来,一般会从人类的进化史、政治经济发展史方面入手,然后再讲去往何处去,再讲讲怎么办,往往难以尽善尽美,留下思考就结尾。

今天,就借用这个思考结构,来解析一件事情: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宿命。

有一本书叫《一句顶一万句》,是刘大家所写,可惜我只看过简介,从书的简介知道,夫妻两人结婚久了,就感觉无话可说,于是各自么蛾子,写成了文字就成了一本书。

今天不是讲这本书,只是把书作为一个引子,是讲这个现象,为什么一句顶一万句?为什么生活久了,就无话可说了?这种现象为什么广泛存在于家庭之中?

先从人还未进入文明之前,奔跑在荒原、丛林之中的时候说起。那时男人负责警惕与战斗,女人负责防御与养育,由此分出两种不同的处理模式:男人应激反应一定要迅速,比如草丛里跳出一只狼,男人就得立刻判断是逃还是战,电光火石之间,就要做出判断进入执行,这样才有可能存活。

但问题来了,这样做出的判断不一定是对的。简单地说,男人一般都是先做之后再说,成就成了,不成就再补漏洞。

女人则不同。养育孩子、处置猎物、制造工具,一般不需要立刻判断,马上行动,可以有时间缓冲来想,如何做得更好。简单地说,女人就是想好了再做。

每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问题,我都有点无奈,原始人的行动模式形成了本能,潜伏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丢不掉甩不开,很多时候,只能苦笑。

想想也正常,目前人类能发现数百万年前的祖先化石,而人类真正开始进化成现代人,也最多是区区一万年,原祖的行为模式经数百万年的累积,怎么可能用一万年就清除干净?

到了现代,男人的快与女人的慢形成的差异,就成了许多许多矛盾的发源地。比如家里的玻璃碎了,男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保证不出危险,就拿出胶带先把碎裂却没有掉落的玻璃先粘上,边粘还边想,当年地震的教育还是有用处呀。

而女人就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想法渐渐明确,一定要换,不好看,不完美,不安全。于是等男人粘完之后就觉得这件事儿已经做完了,接下来,换不换,什么时间换就另外一个问题了。

此时,女人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换。这个快慢的时间差,造成的结果就是,男人觉得刚做好,就要换,那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根本不值得做?还是没有做对?开始觉得沮丧。

女人呢?看到男人的样子,就觉得这么完美而且好理解的事情,你还在犹豫?你是想糊弄过去敷衍了事?于是各自就有了怨气,误解的种子瞬间开始发芽。

另外,人类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要求行动要有反馈。罗胖在节目里说,游戏的魅力之源,就是在于有即时反馈,这也是我非常认同的观点。如果没有即时反馈的事情,立刻变得枯燥。比如学习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一个反馈,而游戏在分秒间就会有反馈,两者哪一个更吸引人,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么。

同样有家庭生活中,做清洁、做饭、做饭,都是需要一个反馈的。而是否给出反馈也是维持家庭关系的重要一环,而更重要的是,给出怎么样的反馈,同样重要的是对方是否接收到反馈。

男人和女人由不熟悉到组成家庭,由爱情转变成亲情,越来越习惯于对方的存在,也正是因为习惯了存在,从而触发了人类的另外一种行动模式,这也是进化的结果,就是对于熟悉的环境就熟视无睹,更







































成都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elimiaopu.com/cxkf/4892.html

------分隔线----------------------------